当前位置:首页  科普之窗

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

时间:2009-05-11编发部门:宣传科稿件提供:浏览:691

   冠心病介入治疗,不需开刀的手术治疗、安全有效的根治措施
    王艳霞: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1987年毕业于哈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兼任上海天天彩选4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省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委员、省女医师协会理事、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分会委员、市康复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华医药杂志特约编委。完成科研课题五项,正在主持市及医学院重点科研课题二项,获省新技术三等奖二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市新技术应用二等奖二项,医院级新技术六项,先后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技术专长:擅长诊治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病、心包积液及心力衰竭,赴哈医大二院专项进修心血管介入治疗,掌握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性诊治技术,在我院率先开展了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冠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加支架植入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对体外超声治疗心血管病有所研究。联系电话13039747539
                                                                           冠心病的概念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本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程度和支数有密切关系,但少数年轻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虽不严重,甚至没有发生粥样硬化,也可以发病。也有一些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虽较严重,并不一定都有胸痛、心悸等冠心病临床表现。因此,冠心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总的来看,以器质性多见,冠状动脉痉挛也多发生于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其流行病学特点是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城市多于农村,平均患病率约为6.49%,而且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冠心病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因此,21世纪我国面临心血管疾病的挑战,能否扼制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关键在于预防。
    
    冠心病的临床症状
    在临床上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有不同的临床症状,有5型。
    (1)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称为劳力性心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晕厥,虚弱,嗳气,尤其在老年人。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指的是发作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其发作部位,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诱使发作的劳力大小,能缓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基本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指的使原来的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增加,或者新发作的劳力性心绞痛(发生1个月以内),或静息时发作的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所以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诊.
    (2)心肌梗死型: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梗塞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部分病人可延左臂尺侧向下放射,引起左侧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部分病人可放射至上肢,肩部,颈部,下颌,以左侧为主。疼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有时候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与腹部疾病混淆。伴有低热,烦躁不安,多汗和冷汗,恶心,呕吐,心悸,头晕,极度乏力,呼吸困难,濒死感,持续30分钟以上,常达数小时。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就诊。
    (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很多病人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塞时也没感到心绞痛。部分病人在发生了心脏性猝死,常规体检时发现心肌梗塞后才被发现.部分病人由于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发生了心律失常,或因为运动试验阳性而做冠脉造影才发现。这类病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和心肌梗塞的机会和有心绞痛的病人一样,所以应注意平时的心脏保健。
    (4)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以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原有心绞痛发作,以后由于病变广泛,心肌广泛纤维化,心绞痛逐渐减少到消失,却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气紧,水肿,乏力等,还有各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还有部分患者从来没有心绞痛,而直接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5)猝死型: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
    
    冠心病的诊断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通过(1)临床表现: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根据心绞痛发作时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特点和伴随症状及体征便可鉴别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可以说,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对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诊断至关重要。(2)心电图: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心电图使用方便,易于普及,当患者病情变化时便可及时捕捉其变化情况,并能连续动态观察和进行各种负荷试验,以提高其诊断敏感性。无论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都有其典型的心电图变化。但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普及我们发现心电图对冠心病检出率很低。(3)核素心肌显像: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可做此顶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结合运动试验再显像,则可提高检出率。(4)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所应采取的措施。同时,进行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5)超声和血管内超声:心脏超声可以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新技术。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冠心病介入治疗能即刻疏通狭窄或阻塞的心脏营养血管(冠状动脉),迅速而彻底的缓解和消除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其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方法是: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医生在病人大腿根部的股动脉处或手腕部的桡动脉处行局部消毒后,利用股动脉的桡动脉穿刺插入鞘管,通过鞘管将特殊材料制成的指引导管(约2毫米粗)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并注入造影剂,通过X线透视,可清晰显示各条冠状动脉的病变部位及程度。然后.手术人员选择合适大小的球囊和相应型号的金属支架,将球囊导管送至狭窄处,注入一定压力将球囊充盈扩张,利用球囊扩张的机械性挤压作用将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扩张开,此即称为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型术(PTCA)。退出球囊后,再从同样径路插入带支架的球囊导管,在原扩张部位再充盈球囊并释放出支架,使支架牢固支撑在已扩张的病变部位而达到完全畅通,称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最大优点是不必开胸手术,而是利用介入治疗器械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同时手术时间短,病人数小时后即可下床,具有手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和风险小等优势。研究表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治疗后病人的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显著缓解或完全消除,术后运动耐量增强,绝大多数病人术后的工作和生活能力可完全恢复到患病前水平。与手术成功的外科搭桥术疗效相近。特别适合于工作比较繁忙而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诊断与治疗的中青年患者.在安全性方面,据统计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少,该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一项比较完善的、成熟的非外科手术方法。目前我院已广泛开展此项治疗,并引进了最先进的影像设备,聘请国内知名心血管专家前来诊治.让你花较低的费用,享受国内一流的诊治水平.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就诊及咨询.